第196章 不僅僅為了掙錢
吃早飯的時候,江承雪發現周家的人都不在。
「大山伯他們呢?」
「你爹陪著去衙門了,你大山伯他們將地書拿了來,去問下衙門的能不能給安置個地方。」
「太著急了,歇幾天去也不礙事呀。」
「你大山伯臉皮薄,不好意思吃住我們家的吧!雪兒,我給你把熱水燒好,吃了飯,好好洗洗,下午跟你相公還要出去……」
江承雪明白,是說她跟周澤勛回肖家的事情。
「娘,阿勛呢?」
「阿勛跟你爹一起去衙門了。阿通念書去了。春芽這會兒也去隔壁了,跟著阿楚識幾個字。」
「粱阿楚嗎?」
「是啊,人家梁大夫的女兒是不一樣,有相貌有學識有本事,春芽跟著她學了不少。」
江承雪吃了飯,說先去隔壁看看。
「你去吧,早點回來洗澡。」
江承雪出了院門,沒有去隔壁,跑去找了老木匠。
等她回來,周澤勛已經回來了,且已經沐浴完畢,頭髮濕淋淋的,正用一塊幹棉布拭水。
楊氏揪著她叫嚷起來:「我的小姑奶奶喲,你這是跑到哪裡去了?說是去隔壁,一轉眼就跑的人不見了!」
當真是猴子啊!就一直沒變過!
「娘,我去買了點小東西。」
「什麼東西還要你專門去買一趟?快快快,屋裡洗澡去,時間趕不及了!」
洗澡是一回事,頭髮幹要很多時間,又長又厚的。
楊氏給她備好洗澡水,將她推進屋裡。
江承雪轉頭就喊周澤勛進屋。
楊氏:「……」
這小兩口感情這麼好的嗎?洗個澡還……
其實江承雪是讓周澤勛幫忙把水桶搬進空間去。
屋裡雖然盡量去燒了,但始終還是覺得有點冷。
空間裡面卻是暖烘烘的夏日。
江承雪在空間裡面舒舒服服的洗了一個澡,然後才把連通兩個世界的門打開。
周澤勛隻在外面坐了一會兒而已。
「阿勛,大伯他們的事情怎樣?」
江承雪一邊揉著頭髮一邊問。
「沒有問題,張大人應該會給下面打聲招呼,將他們安置在雲州城轄下的村子裡。」
因為大伯他們著急去置換田地,所以周澤勛也跟著去了。
知州張大人就住在衙門的後院,以他們之前瘟疫時結下的情誼,周澤勛都回來了不去一下也不合適。
給張大人帶了些菜乾過去,簡單說了幾句,便回來了,等到家裡弄妥帖了再去正式拜訪。
「等一下我們把後院的人蔘全都挖出來吧。」
江承雪道。
「全部?雪兒,你難道是想賣人蔘了?」
他們夫妻兩個商量過,這次回來就要把名聲炒起來,有了名聲總是好辦事一點。
但事實上,他們隻有七百兩銀子,和真正的大富大貴還沾不上邊。
周澤勛以為,娘子是不是覺得心理壓力太大,想賣人蔘,再湊出一些銀兩來?
江承雪搖搖頭:「不賣。後院一共有六根人蔘,就算是全部賣了錢,能賣出多少銀子呢?2000兩還是5000兩?」
周澤勛蹙眉:「能賣出多少銀子,還真不好說,但2000兩和5000兩聽著真是天大的數字了……」
聽起來都不太可能。
江承雪笑:「哪怕賣個5000兩出來也不夠我們二人花的!現在我們是有多少銀子都不夠花,所以沒必要揪著這幾個人參不放。況且我們也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缺錢。」
「我剛才去找了木匠定做了兩個人蔘盒子,到時候給外祖父那邊送一根,再給張大人府上送一根。剩下的我們就存在空間裡,以後還用得上。」
雖然人蔘年份越久越值錢,但是不同的人要送不同年份的人蔘,與其以後想破腦袋去買禮物,不如自己準備著。
他們這次跑到京城去做生意,本來就不僅僅是為了金錢,更為了聲名。
默默無聞隻有錢的商賈,和名聲響亮且有錢的商賈是完全不同的。
有了名聲往往意味著有了地位。有了地位就會擁有某些隱形的權利。
「隻有錢的商人去給高地位的人送禮,那叫舔。要讓自己送的禮得到相應的禮待,那就得提升我們自己的地位。」
這世界看不起商籍,但是有錢有聲名的商人,地位依然是崇高的,就算是官員也會對他們客客氣氣。
他們爭取這名聲,說是做給外人看的,不如說是做給自家人看的。
做給肖府看,也做給江家看。
在肖府面前,周澤勛哪怕身份特殊,也不應該放肆,因為他欠肖府的。
他欠肖府的不是一條命,而是肖府上下幾十口人的命。當初肖府為了他承擔了殺頭之罪。
雖然最後大家都好好的,雖然有著血緣關係,但欠的就是欠的。
因為這欠下的,肖府那邊覺得有權利參與周澤勛的未來,周澤勛這邊也覺得有義務尊重長輩兼救命恩人的意思。
尤其周澤勛一無所有,無權無勢無錢,肖府自然覺得必須得依靠他們,既然依靠他們當然要聽從他們的安排。
這是一種道德綁架,但又不能有絲毫指責。畢竟欠債還錢呢。
周澤勛是一家之主,他欠下的便是他們兩口子的共同債務。
之前對外祖父外祖母表明他們不想參與朝廷的那些事兒,其實是厚著臉皮說的,壓力很大。
要想在肖家面前擡起頭來說話,那就得先把自己立起來,欠外祖家的也該還上。
至於江家那邊就更好理解了。
當初周澤勛和江承雪去孟員外家,被孟家人拒而不見。
他們看不到這兩個人有什麼實力,自然也不會尊重他們或高看他們一眼。
所以,他們要地位。用金錢堆積起來的聲名和地位也是一樣有用的。
光是掙錢的話在雲州城也是可以的,雖然雲州城遭受了大挫,但那些有錢人照樣有錢。
之所以跑到京城去,因為人的內心裡就是對京城這種地方充滿了憧憬和敬畏,在京城闖出來的事業總感覺比在本地闖出來的事業更加高大上,更加了不起。
他們需要一個光明正大的發家史,把這個發家史的地點定在京城是最好的。
距離產生美,在百姓的傳播發酵中,他們的發家史會顯得更加傳奇和了不起。